“巴以冲突”启示
主页 > 学习交流园地 > 发布时间:2021-05-25 15:42
  关注最近的新闻,几乎被“巴以冲突”霸占了全部头条,于是便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了冲突的起因。引用其中一则表述,“巴以冲突”是以色列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同时无可调和。仔细揣摩,这个“大国干预”便是很有意思,这不禁让人回想了近现代以来所发生过的战争,皆是强者冠冕堂皇的采用战争手段夺取利益,而弱者只能被动挨打。

  时间退回2018年4月9日,一张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尔·贾法里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休息期间的照片在网络上疯狂流传,这张照片被称做“落寞的叙利亚背影”。照片中巴沙尔·贾法里坐在沙发上怅然独坐,显得无奈又无助,他似乎在思考为什么美英法等列强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身后的国家没有危险的化学武器。想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即将被迫卷入战争,老人此刻内心应该充满了恨意,他恨列强国家肆意践踏、剥夺他人权益,他恨安理会成员国迫于压力、绝大多数不敢出面调停,他恨自己辜负了国家的人民的期望,使得无数无辜人民流离失所甚至丧失生命,但更多的却是无奈和无助。巴沙尔·贾法里最终也没能阻止14日美英法联军对叙利亚发动空袭,因为在他的发言刚开始的时候,美英法三国的代表便不屑的起身离场,空袭使得首都大马士革一夜之间沦为废墟,而原因仅仅是因为“怀疑”。
 
  “落寞的叙利亚背影”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近代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1895年3月19日,一个72岁的老者千里迢迢从中国赶到日本马关,为的是签订一份名叫《马关条约》的卖国文件,老者便是自诩“糊裱匠”的李鸿章。甲午战败给了大清帝国致命一击,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则奉旨前往日本和他的老对手伊藤博文进行谈判。

  当日方提出的停战条件极为苛刻且毫不退让时,李鸿章虽然竭尽所能、据理力辩,但因当时国力积弱,签下这屈辱条约已成必然。“马关”一词,不仅让李鸿章愤恨一生,也成为了当时中国屈辱的代表,“舟人哪识伤心处,遥指前程是马关”便是由此而来。同样的事,同一个人,只不过这次换做了欧美11个列强国打进了中国,李鸿章作为代表被迫于1901年9月签了下《辛丑条约》,接受了“一人一两”的屈辱,而后两个月,李鸿章含恨而亡。

  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到美英法空袭叙利亚再到如今的“巴以冲突”,事实告诉了我们,一百多年过去了,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这依然是一个以丛林法则为基本原则的世界,弱肉强食,野蛮霸道。所以,吾辈当自强!
 
 
  工程部:兰远征
  202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