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望来路,前期我们采取发展是硬道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务实主义路线,一切向前看,不纠缠姓“社”姓“资”的名分之争,一心一意搞建设,追求效率优先,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虽然在引导“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在效率、资本和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方式影响下,实用主义态度导致出现了功利主义乃至拜金主义倾向,诸如“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炫富成风、三聚氰胺“毒奶粉”、假货泛滥、贪腐、精英阶层移民潮等等社会问题。社会大部分呈现出的是急功近利、浮躁的氛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完满的道德境界在社会实践中困难重重。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增长平稳、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已极大改善,这说明我们的发展道路正确、理论完善、制度优越,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今天,我们在政策执行、民族凝聚、医疗配给、后勤保障等方面均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能力。前三个自信我们有,而且信念强,但在物质富足后,如何构建我们的精神世界,形成文化自信?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域内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改革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差距,让不同阶层的民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果实。让大家有时间思考、能思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塑造文化自信,并不是固步自封、固守传统,而需要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放胸怀,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甄别,剔除文化糟粕和不良传统,提炼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充分吸纳整合域外优秀文化,从而成为能够被人们自觉接受和内化的文化精神。
人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兴。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我们需坚定信念,挺起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脊梁,在新时代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巨大贡献。
黄夔